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中国资本市场下的投后管理现状及看法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19-05-17 | 5233 次浏览 | 分享到:


投后缺乏标准化的流程和考核标准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大多数投资机构对投后不重视,在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机构对募资和投资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投后管理和退出的重视程度。绝大多数投资机构的投后工作都处于初步摸索状态,投后工作相对随意,缺乏标准化的流程。举例而言,多久开一次董事会;多久统计一次被投企业数据;多久召开一次被投企业交流;如何系统化的为被投企业提供人事、融资方面的帮助;多久对被投项目进行一次复盘;如何确定被投项目的退出策略。


投后不以退出为目的


不以退出为目的是一部分公司投后存在的最重要、最普遍问题。投资的终极目的和唯一目的便是退出。然而,大量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注重监控,偏向服务,却不以机构自身的退出为目的。这体现在:投后人员配置以服务人员为主,如PR/HR/财务,无人负责退出;投资机构对于每只基金、每个项目的退出缺乏整体考虑,很少有机构复盘每个项目应该采取的退出方式、评估最佳退出时间点、制定退出策略;明明有些项目处于问题状态,为了账面浮盈,却依然不能果断做出退出决策(因为不卖出还有账面浮盈,折价卖出便成账面浮亏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自欺欺人逻辑)。


投后不以退出为目的的一个最直接结果是,使得投后部门变成了成本部门,而不是创收部门。实际上,投后部门应该成为一个投资公司内创收的主要部门,项目该什么时候退出、通过什么方式退出、以什么价格退出,这些退出的收益就是投后最直接的创收;更进一步来说,投资公司的PR/HR/IR服务是否可以变成一个不仅对自己所投公司,甚至对其他第三方公司输出的服务,是否可以由一个免费服务变成价格合理的收费服务?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投资机构为什么不重视投后?!


投资机构不重视投后工作,主要在于以下原因:


第一大原因绝大多数投资机构的主要商业模式是赚取管理费,对于大多数中国的投资机构而言,其核心的商业模式是赚取管理费,而不是赚取后续的超额收益分成。

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可能会得罪行业里很多从事投资的朋友。然而,无法形成正循环、无法为客户赚钱的行业和公司,从长远来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那些真正赚钱的行业和公司,才可长期的蓬勃发展。

由于很多投资机构上新三板或者A股,要获取其公开数据并不难。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投资机构的收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管理费、二是超额收益分成(所谓carried interest)、三是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什么是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通俗点来说,就是估值的变化导致浮盈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