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报告
“最好的终结,最坏的开始?”——2018年宏观经济回顾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19-01-15 | 2391 次浏览 | 分享到:

“好消息是,2018年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坏消息是,2018年将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新年已逝,年关将至,这句话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久久难以释怀,连朋友圈中流行的“年度总结与新年展望”的文风画风也与往年有明显不同,“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成为大多数人心中的共鸣。站在2019年的开端,回顾2018年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最贴切的一句话应该莫过于这是一个周期的终结,也是另一个周期的开端”。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老师在他个人对2018年的回顾文章中说到“本人不太迷信周期,因为历史不会简单去重复。但人们之所以总是那么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拐点或底部,本质原因是人生太短暂了。”这一论断充满哲理。但“世间皆凡人”,就连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逆周期调节”这一概念。相信这个词将会和影响了我们近三年的“供给侧改革”一样,成为中央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人性的本源在于人的生命,而生命的有限性不正是所有经济周期的根源么?这段时间很火的“人生发财靠康波”,不就是因为人工作的一生恰恰就是康波的60年么。说到供给侧改革,这五个字不仅仅代表着宏观政策从需求端调控向供给端调控的转变,更代表着执政者整体发展思路的变化。这几年来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很多事,都可以归结于八个字“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而这一切的逻辑基础,在于“L型”的经济现实,更高的维度,则是全球经济历时三十年“宽松景气”高速增长周期的终结。幸福的繁荣之后是痛苦的衰退,痛苦的衰退之后是更痛苦的萧条,仅仅是2018年,我们就看到了民营企业家的痛苦,看到了上市公司股东的痛苦,看到了部分产业从业者的痛苦,看到了普通购房者的痛苦。可以确定,2019年这些痛苦有的将会终止,更多的还将持续,甚至加深。痛苦的根源,在于大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小环境的剧变,仅仅是我们所处的金融圈,这一年中“严监管+紧信用”的组合拳就让大部分曾经被我们奉为圭臬的事物面目全非,“暴利的套利”和“套利的暴利”这对孪生兄弟或许就此离我们远去,从酒桌回到报表,从“结构”回到“分析”将会是金融从业者特有的“返璞归真”。

当改变无法抗拒,主动适应会是唯一的选择,要时刻牢记那位长者的名言“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既然历史的进程已经确认,那自我的奋斗就必须调整方向了。

在今年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中中美“贸易战”毫无疑问拔得头筹,曾经自由贸易的灯塔现今成为了“闭关锁国”的先驱,自身都因为一堵墙而闹得政府停摆,反而显得两国间的贸易摩擦更“通情达理”一些。说到底,政治的周期起源于经济的周期,却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周期,总书记不就在2018年年初就告诫大家“要深刻认识历史曲折发展的客观规律”么?“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认识到位了,自然就是战术上的藐视与战略上的重视,这不一开年就又坐下来开始谈,东北的邻居也非要在北京过一个愉快的生日。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十年中已经悄然转变,对外贸的依存早已让位于内需的依靠,“做好自己的事”对于国家如此,对于个人亦然,只有这样,方能“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幸运的是,我们的上层结构是“接力赛”,而不是拳击场。最后说到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市场,却是“最爱的人却伤我最深”,A股市场下跌幅度冠绝全球,“金融民工”不再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而成为了真实的普遍焦虑。二级市场的低迷不仅仅拖累了一级半市场,焦虑了一级市场,更让整个市场风险频出,危机四伏。下半年开始,“纾困”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和业务的中心,而国资的频繁“接盘”更是引发了“国进民退”的担忧。不过相对于房地产市场目前看来依然坚如磐石的“钢铁泡沫”,反倒是A股这种已经破裂的泡沫更值得新的关注和投入。年底监管部门的一系列实操和吹风,实际上已经宣告了“政策底”的到来,对于长期资金而言,A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具备,大宵同志不断高呼的“抄底”也不能完全当做段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底部的形成是漫长而曲折的,“三期叠加”的脆弱市场极易受到各种“灰犀牛”、“黑天鹅”的冲击,“赢了XXXX,输了下海打鱼”的口号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投资理念更适合熊市下的生存法则。

2018年不是最好的终结,只是一段繁荣的顶点,2019年也不能说是最坏的开始,不如看做一个新周期的到来。历史的趋势看似“无情”,但宏大叙事的框架之下,依然是由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组成,新生的希望总是在孕育,美好的未来始终在眼前,我们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开辟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