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参考,我们预计市场发展将从第二阶段的中速增长转为趋向平稳保持的第三阶段。以2800万的汽车市场和2300万的乘用车市场为例,可能在三年内会下滑到2500万辆和2300万辆,但之后会慢慢恢复,并以2-5%的速度保持数十年,最终达到汽车3000万辆和乘用车2500万辆的理论极限值。

图10:乘用车年销量与增长率(汽车)
同时我国市场也客观存在一些结构性差异。例如发达地区增速总体低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增速仍处于20%以上,主要为新增车辆;发达地区增速增速接近于10%,部分地区如北京增速仅有3.7%,新增车辆较少,替换车辆较多。发达地区替换旧车与欠发达地区购置新车体现地区不同差异,市场仍有发掘空间。

图11:六省市乘用车市场增速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车企应未雨绸缪
随着行业不景气的持续,头部车企的份额将不断集中。实际上,大型汽车集团抱团取暖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国内已形成五大汽车集团,其中上汽集团占比25%排名第一,东风集团占比14%排名第二,一汽集团占比12%占比第三,长安集团和北汽集团分别占比8%并列第四,五大汽车集团合计占比67%,我们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图12:五大汽车集团市场比重
具体企业来看,2018年前十大车企销量占比达到58.5%,其中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销量出现下滑,其他车企均实现增长,吉利汽车增长较快,整体而言,乘用车销量下滑且增速分化,处于强产品周期的优势龙头企业份额提升,分化格局延续。
表2:十大车企销量情况

行业寒冬从竞争角度打破原有的平衡,小车企处于相对弱势,车企联合或谋求合并是不错的选择;大车企虽抗压能力更强,但也不能在行业重整过程中毫无作为。
结语:从2018年5月起,乘用车行业乃至整个汽车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一年来,车企想出的种种办法均未能扭转局面。寒冬令人绝望,但也不是毫无办法,我司认为乘用车行业重塑即将开始,车企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出相应的行动方案,政府部门则应予以相应的施救扶持,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