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原油价格激战——战略储备正当时
来源: | 作者:君研资本 | 发布时间: 2020-03-20 | 29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油价格战背后是主要产油国间产量对比的变化,本质上是对主导权的争夺。中国是原油进口大国,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同时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极高,国家能源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低油价时期,我国可以抓住机会建立更加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以提高对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原油价格战爆发,市场反应激烈

20203月,国际原油市场风起云涌,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未能就产量问题达成一致,各国接连宣布扩产。受此影响,原油价格瞬间暴跌,布伦特原油期货(布伦特原油占据全世界65%的交易量,是最重要石油计价依据 一度跌超30%,日内最低价触及31.02美元/桶,刷新布伦特原油期货史上第二大日跌幅,仅次于1991年海湾战争时创下的记录。

原油价格战引发全球资本市场连锁反应,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利空,各大指数全面下挫,欧洲主要国家股指连续破位,美股更是半个月内触发三次熔断机制,恐慌情绪到达了极点。

欧佩克影响力减弱与新兴产油国

原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二战前就已广泛使用,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结束后,原油更是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原油市场是一个年产值约2.3万亿美元的超级市场,对于原油市场主导权的争夺十分激烈。

1:欧佩克组织成员国

1960年,在沙特等几个中东主要产油国的倡导下,原油欧佩克组织成立,该组织成立之初力量十分强大,对于原油市场的干预几乎是决定性的。回顾以往历次原油价格战发生的时间,多数为欧佩克成员国产量占比下降阶段。例如1979年两伊战争爆发到1981年,油价从14美元上涨至44美元。一些非欧佩克国家大量扩产以获取超额利润,使得欧佩克成员国产量占比从38%下降到不足28%,于是欧佩克成员国在1985年末协商提高产量。到19866月,仅仅半年时间就让油价就重回14美元。后续几年欧佩克成员国产量占比慢慢恢复到1980年水平。而盲目扩产的非欧佩克国家由于开采成本超过售价,只能关停刚刚兴建起来的油井,闷声吃哑巴亏。

21985年欧佩克发动价格战效果显著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和油田探测量增加,欧佩克对于原油市场的影响力还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尤其是2014年油价再次跌破100美元后,组织内各成员国分歧持续加重。20191月卡塔尔更是退出欧佩克,今年1月厄瓜多尔退出了欧佩克,退组现象反映出欧佩克影响力的下降。

相比欧佩克的弱势,原油新势力近年来不仅持续提高产量,更谋求更多的话语权,其中最强大的无疑是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在本世纪初将原油出口列为重要的经济发展路线,美国自身本就是储油大国,自2010年开始大幅提高原油产量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大产油国分别为美国、俄罗斯、沙特,美国日产量超过1200万桶,俄罗斯日产量保持在1100万桶上下,沙特日产量保持在970-1000万桶之间,沙特早已不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3:近十年前三大产油国产量对比

因此,在欧佩克影响力持续削弱的背景下,以美俄为代表的其他原油生产新势力不可避免的会在世界原油产量及价格体系上争夺主导权甚至霸权,这也是本次原油价格战的实质。

原油产销缺口与能源安全

相比原油生产国的价格大战,中国对于原油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原油价格变化和大量依赖进口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经济于1978年起迅速发展,原油产销平衡点出现在1993年,社会对于原油市场的广泛关注在2001年加入WTO后,因此2000年以后的油价走势是我国关注的焦点。

4:2000年以来的原油价格走势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历年发布《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数据看,近几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属于原油生产第二梯队(阿联酋、科威特、加拿大、巴西等),原油年消费量仍不断增长,2019年已突破6.5亿吨,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5:我国原油产销缺口逐步扩大

有限的产量和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是我国原油能源供应的核心矛盾,2019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1亿吨,而我国原油消费量则达到6.51亿吨,两者构成4.6亿吨的缺口,这让我国不可避免的成为原油进口大国。由此也导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2019年已突70%,国家能源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因此我国急需一种能有效缓解能源安全压力的手段,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呼之欲出。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及各国模式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是一种应对短期原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制度手段,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后期经济学家发现其还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可以视为一种宏观调控工具。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早期规定需要至少储备60天的原油,后期逐渐扩展为90-100天,美国更是长期保持在120天上下。

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建立该制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原油储备模式主要有五种,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独家储备型、以英国为代表的企业分散储备型、以日本为代表的英美结合型、以法国为代表的法定机构型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法定机构-企业合作型。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存在较大空间

从我国现有原油存储规模和未来规划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原油储备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万至1200万吨第二期2800万吨第三期2800万吨,合计6800万吨。2014年11月23日,国家统计局曾透露国家原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完成,一期原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9100万桶。

6: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时间点已经到来

但当时的规划早已无法满足现状,2019年我国原油消费量已达到6.51亿吨,并仍在持续增长。根据数据计算,我国一期战略石油储备仅够使用7天,即使三期工程全部建成也不足使用30天,相比发达国家普遍90天的储备规模差距过于悬殊,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存在巨大缺口。

扩大战略石油储备正当时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不仅能够降低主权国家能源安全风险,保证进口国的政治国防稳定,还能发挥其经济作用从宏观调控角度看,战略储备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价格预期调节,当突发事件导致油价上涨,经济部门可以在油价大幅上涨时向市场释放储备油以扩大供应,缓释市场对于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而达到减轻原油价格变化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尤其对原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防止原油供应短缺头道防线,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

展望2020年,尽管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短期和局部的供应紧张并诱发价格波动,但供需基本面不支持国际油价继续走低,预计2020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在每桶2742美元区间。该区间属于2000年以来相对较低价格,鉴于价格战可能使油价保持长期低迷,我国可以在该时间区间寻求建立更加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


公司动态